第二十八条广告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
消费者的,构成虚假广告。
广告有下列情形之一的,为虚假广告:
(一)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;
(二)商品的性能、功能、产地、用途、质量、规格、成分、价
格、生产者、有效期限、销售状况、曾获荣誉等信息,或者服务的
内容、提供者、形式、质量、价格、销售状况、曾获荣誉等信息,以
及与商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,对购买
行为有实质性影晌的;
(三)使用虚构、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、统计资料、
调查结果、文摘、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;
(四)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;
(五)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其他
情形。
【释义】本条是关于虚假广告的规定。
一、虚假广告的含义
虚假广告应当同时包含两个特征:
1.形式上,广告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。广告内容虚假,
即广告内容不真实,与实际情况不符。例如,将国内小作坊产品
宣传为国外知名企业产品,宣传药品包治百病等。广告内容引
人误解,一般是指广告中使用含糊不清,或者有多重语义的表
述,或者表述虽然真实,但是仅陈述了部分事实,让人引发错误
联想。例如,"瑞士进口全机械机芯手表",既可以理解成机芯
是瑞士进口的,又可以理解成手表是瑞士进口的。
2.效果上,造成了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客观后果,或者有欺
骗、误导消费者的可能性。此处的"消费者",既包括购买了广
告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者,又包括可能购买广告商品或者服务
的潜在消费者。
应当注意的是,"欺骗、误导"应当与广告的艺术表达相区
分。广告需要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来表达,有的内容虽然虚假
或者引人误解,但正常的消费者能够正确理解其含义,不足以欺
骗、误导消费者的,不构成虚假广告。例如,某化妆品宣传"今
年二十,明年十八",虽然现实中不可能实现,但是消费者都知
道这是夸张的表现方法,不会被欺骗或者误导。
二、虚假广告的情形
为了便于识别判断虚假广告,本条第二款对构成虚假广告
的常见情形作了列举。分别是:
1.商品或者服务不存在的,为虚假广告。例如,没有货物,
虚构产品发布邮购广告,打算收到汇款就跑的;不具备从事特定
服务的资质、能力等,就发布提供服务的广告等。
2.商品的性能、功能、产地、用途、质量、规格、成分、价格、生
产者、有效期限、销售状况、曾获荣誉等信息,或者服务的内容、
提供者、形式、质量、价格、销售状况、曾获荣誉等信息,以及与商
品或者服务有关的允诺等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,对购买行为有
实质性影响的,为虚假广告。此项规定包括两个条件:一是商
品、服务及其允诺信息"与实际情况不符"。例如,将国产商品
宣传为进口商品;将工业化制成品宣传为纯手工制品;将提供服
务的普通工人宣传为国家高级技师;将三无产品宣传为拿过若
干国际国内大奖;宣传无条件包退包换,结果拒不履行;等等。
二是"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",即宣传的虚假信息影响或者
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。如果信息虽然不真实,但对购买
决策没有实质性影响的,就不构成本项规定的虚假广告。例如,
某商场宣称"十周年店庆,三折特惠",实际上该店营业仅九年,
该信息虽然不真实,但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实质性影响的是优
惠力度,不是营业年限,即不构成本项规定的虚假广告。
3.使用虚构、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科研成果、统计资料、调
查结果、文摘、引用语等信息作证明材料的,为虚假广告。广告
中使用科研成果、统计资料、调查结果、文摘、引用语等信息作证
明材料,能够大大增加广告的可信度以及商品或者服务的吸引
力,从而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。因此,证明材料本身应当真
实、准确。如果证明材料本身是虚构、伪造或者无法验证的,则
必然会欺骗、误导消费者,构成虚假广告。
4.虚构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,为虚假广告。广
告中关于使用商品,或者接受服务的效果的描述,是吸引消费者
购买的重要因素,其描述既不能无中生有,又不能肆意夸大,否
则,必然构成欺骗、误导消费者。例如,招商广告虚构收益,药品
广告宣传"包治百病",牙膏广告宣称"一刷就白",在减肥产品
广告中用演员假扮消费者介绍减肥成功经验等。
5.以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欺骗、误导消费者的其他情
形。虚假广告情形千变万化,在本法中无法逐→列举,为防止挂
一漏万,本项规定了兜底条款。